——高效、緊湊的蛋白/核酸分離與轉印一體化解決方案
一、系統核心特性與創新設計
1.1 模塊化組件設計
電泳槽:
最大支持 10 cm × 10 cm 凝膠(2塊,厚度0.5-1.5 mm)
冷卻芯設計(溫升<5℃/小時,200V條件下)
轉印模塊:
半干轉/濕轉雙模式切換
最大轉印效率:>90%(測試蛋白10-150 kDa)
1.2 關鍵性能參數
參數1658033系統常規小型系統
最大電壓500 V300 V
運行時間(SDS-PAGE)35分鐘(200 V)50-60分鐘
轉印面積20 cm210-15 cm2
緩沖液需求量300 mL(電泳)500 mL
1.3 適用研究場景
推薦應用:
? 快速蛋白篩查(如CRISPR編輯驗證)
? 低豐度核酸檢測(Northern blot)
? 教學實驗室高通量操作
二、標準化操作流程
2.1 電泳步驟
復制
1. 凝膠安裝:
- 將預制膠卡入槽體,加入1×Running Buffer
- 避免緩沖液溢出(液面超過電極1 cm)
2. 上樣:
- 使用10 μL上樣槍頭(最大上樣量25 μL/孔)
3. 運行:
- 初始電壓80 V(濃縮膠),進入分離膠后調至120-150 V
2.2 半干轉印方案
步驟條件注意事項
膜/濾紙預處理浸漬轉印緩沖液10秒避免氣泡滯留
"三明治"組裝負極→濾紙/膠/膜/濾紙→正極戴手套操作
轉印參數15 V, 30分鐘分子量>100 kDa需延長至45分鐘
三、性能優化與問題排查
3.1 電泳質量評估
合格標準:
? 蛋白Marker條帶清晰(無彌散)
? 前沿指示劑(溴酚藍)呈直線遷移
3.2 轉印效率驗證
Ponceau S染色法:
復制
1. 轉印后膜用0.1% Ponceau S染色5分鐘
2. 脫色后觀察:
- 合格:所有目標條帶可見
- 失敗:高分子量蛋白缺失(需延長轉印時間)
3.3 常見問題診斷
現象可能原因解決方案
條帶彎曲緩沖離子強度不均新鮮配制Running Buffer
轉印后信號弱甲醇濃度過高(>20%)降低至10%甲醇
凝膠熔融電流過高/冷卻失效檢查冷卻循環系統
四、技術問答(Q&A)
Q1:能否用于非變性蛋白電泳?
需改用 Native PAGE緩沖液套裝(Cat. 1610738),并取消SDS
Q2:最小檢測蛋白量?
配合高敏發光底物(如Clarity Max)可檢測 0.5 pg/band
文檔優化建議:
插入 【電泳-轉印工作流程圖】 標注關鍵參數
添加 緩沖液配方二維碼(鏈接至Bio-Rad數據庫)
關鍵步驟用 ??警示框 強調(如"勿使用氯化鈉緩沖液")